父母越没本事,越喜欢在家做这3件事,透支子女的福分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3:47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都说父母之恩,水淹不灭,火烧不尽,咋听都是大义凛然。

可是,别把话说得太绝对了,有些父母,真没啥值得歌颂的,有的甚至得离远点!

翻遍那些赞美父母的文章,满篇都是“父爱如山,母爱如海”,但现实,一个家庭就是个能量场,要是碰上低层次的父母,那就是个黑洞,吸光你所有的好运气。

你再怎么拼命,也是白搭。

特别是那些没本事的爹妈,总喜欢折腾出一堆幺蛾子,活生生在透支儿女的福分。

01

思维很穷,宣扬“读书无用论”,其实就是为省钱。

“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这话放哪都是真理。

父母不惜掏钱鼓励孩子读书,这才是给未来铺路。

可有些父母呢,张口闭口就是:“某某初中毕业就去打工,现在可是大老板,那些本科生还得给他打工呢。”

这话一听就是在给自己懒得花钱找借口。

读书多的人更有出路,这个道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。

有些家长甚至会说:“读技校的某某也发财了,这多好啊。”

可他们不告诉你,这些人只是个例,并不是谁都能这样逆天改命。

说白了,这种论调有两种恶心的根源:一种是父母自己认知低,看不见读书的好处;另一种是为了少掏学费,故意把“读书无用论”吹得天花乱坠。

尤其是第二种,为了钱少得可怜的那点家底,硬生生把孩子未来给掐死。

02

把女儿当提款机,彩礼当家用。

彩礼,本来是婚姻中的一份心意,是为女儿出嫁添点喜气,可偏偏有些父母把它当成了发财路子。

用女儿的彩礼,去贴补家用,甚至给儿子娶妻,好像女儿是他们的摇钱树,随便砍几枝,就能换回一笔钱。

你说这是什么逻辑?人情味没了,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买卖。

“海峡网”上报道过这么一件事:小谢和小邹是彼此的初恋,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,女方家要三十万彩礼。

这时候,小谢傻眼了,小邹也很无奈,说家里还有两个弟弟,父亲生病,彩礼是为家里解困。

小谢则只能叹息:“我们给不起,只能分手。”你看,彩礼谈得像一场交易,最后感情都被卖了个干净。

父母总想着通过女儿换回彩礼补贴家用,这种做法,不仅伤了孩子的心,更是把婚姻变成了市场上的明码标价。

彩礼再多,也买不来一个温暖的家。

女儿孝顺父母没错,但拿自己的幸福去填补家庭的缺口,这种买卖,真是太亏了。

03

四五十岁就偷懒,坐等儿女养活。

有的父母,四五十岁就把工作一扔,坐等着儿女来养。

仿佛孩子一成年,收入就得无偿供奉给父母,像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。

那些年说的“养儿防老”,现在全成了“啃儿女”。

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

有远见的父母,在四五十岁时还在努力工作,攒点积蓄,准备好自己的养老。

等年纪大了,日子过得舒坦,也不给儿女添麻烦。

可是偏偏有些人,总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,到了晚年该享福了,反正儿女该伺候你,结果拖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。

儿女三四十岁,正是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工作忙得脚不沾地,还得兼顾父母的吃穿用度。

父母四五十岁时不为晚年做准备,等到了六十岁,儿女就得背负起这份沉重的负担。

别指望儿女一直给你花钱养老,生活还是得靠自己,别把儿女的日子给拖垮了。

04

蔡元培说得好:“父母必须提供充满爱、有原则的家庭,因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单位。”

问题是,有的父母要钱没钱,但思想独立、精神向上总能做到吧。

搞好自己养老那点事儿,顺从儿女带娃的需求,别瞎操心他们的感情生活,多鼓励读书,传递孝道,团结兄妹,这些家务事弄顺当了,家自然就旺了。

父母管好自己,别拖儿女后腿,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,这才叫有本事。

生儿育女一辈子,不是给自己刷存在感的,积德积福是给儿女铺路的。

种树的人是父母,乘凉的是孩子,别整岔劈了!

作者:AGINightingale;

关注我,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;

"夜莺在月光下跳跃,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。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,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。"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